电铸和电镀都是利用电解原理在基材表面沉积金属的工艺,但它们在目的、工艺参数和应用上存在显著区别。以下是两者的主要差异:
1. 目的不同
电镀(Electroplating)
目的:在基材表面形成一层薄而均匀的金属涂层(通常几微米到几十微米),主要用于装饰(如镀金、镀铬)、防腐(如镀锌)或增强导电性(如镀银)。
特点:涂层与基材结合牢固,但不会改变基材的整体形状或尺寸。
电铸(Electroforming)
目的:通过金属沉积制造独立的金属零件或复制复杂模具的精细结构(厚度可达毫米级)。
特点:沉积的金属层较厚,最终会剥离基材(芯模),得到自支撑的金属制品。
2. 工艺差异
| 参数 | 电镀 | 电铸 |
||||
| 厚度 | 薄(微米级) | 厚(毫米级) |
| 基材处理 | 需活化以提高结合力 | 芯模需脱模剂以便剥离 |
| 时间 | 较短(几分钟至几小时) | 较长(几小时至数天) |
| 电流密度 | 较高 | 较低(避免内应力) |
| 金属类型 | 多种(Cu、Ni、Cr等) | 常用镍、铜,需高纯度 |
3. 应用场景
电镀:
汽车零件(防锈镀锌)、首饰(装饰镀金)、电子元件(镀锡或银)。
电铸:
精密模具(如CD/DVD母模)、微机电系统(MEMS)、珠宝复制(如镂空金饰)、火箭发动机喷管等。
4. 核心区别总结
电镀:表面处理工艺,涂层与基材永久结合。
电铸:制造工艺,沉积层最终脱离基材形成独立零件。
类比说明
电镀类似“喷漆”,只为表面覆盖一层材料。
电铸类似“3D打印金属”,通过沉积构建实体零件。
理解两者的区别有助于根据需求选择合适工艺:需要表面保护或装饰选电镀,需要复杂金属零件选电铸。